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年度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以2小时05分38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刷新了赛会纪录,女子组冠军则由肯尼亚选手海伦·奥比里摘得,成绩为2小时21分09秒,中国选手表现亮眼,李子成以2小时11分23秒获得国内男子组第一,张德顺则以2小时28分45秒位列国内女子组榜首。
赛事规模创新高,组织工作获赞誉
本届北京马拉松赛延续了“健康奔跑,活力城市”的主题,赛事规模再创新高,报名人数突破16万,最终通过抽签选出3万名参赛者,比赛路线沿袭经典赛道,从天安门广场出发,途经西长安街、昆玉河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地标,最终抵达终点奥林匹克中心区,沿途吸引了数十万市民驻足观赛,为选手加油助威。
赛事组委会在医疗保障、补给服务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,共设置15个医疗站、25辆救护车和200余名医护人员,确保选手安全,赛道每5公里设有补给点,提供饮用水、能量胶等物资,并在后半程增设降温喷雾设备,应对可能的炎热天气,国际田联官员赛后评价称:“北京马拉松的组织水平已跻身世界一流赛事之列。”
非洲选手强势领跑,中国军团稳步提升
男子组比赛中,埃塞俄比亚选手塔德塞·莱盖塞从起跑阶段便展现出强劲实力,半程用时1小时02分15秒,领先第二集团近1分钟,尽管后半程遭遇肯尼亚选手基普乔格的追击,塔德塞仍凭借最后5公里的冲刺锁定胜局,并将原赛会纪录(2小时07分16秒)大幅提升,赛后他表示:“北京的气候和赛道条件非常理想,观众的热情给了我巨大动力。”
女子组方面,肯尼亚名将海伦·奥比里以稳定的配速全程领跑,最终以2小时21分09秒夺冠,中国选手张德顺紧随其后获得国际组第四名,创造了个人在北马的最佳战绩。“今天的状态比预期更好,但与国际顶尖选手仍有差距,未来会继续加强耐力训练。”张德顺在采访中坦言。
大众跑者热情参与,公益元素成亮点
除专业选手外,大众跑者的表现同样令人瞩目,年龄最大的参赛者、82岁的王建国以6小时12分完成全程,赢得全场掌声,赛事还特别设置了“公益跑”方阵,500名跑者通过参赛为偏远地区儿童募集体育器材,累计筹款超过200万元,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在颁奖仪式上表示:“马拉松不仅是竞技舞台,更是传递全民健身理念的窗口。”
科技赋能赛事,绿色理念贯穿始终
本届赛事首次启用5G+AI技术,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实现快速检录,并在赛道沿线部署智能摄像机,实时追踪选手动态,组委会还推行“无纸化”服务,电子参赛手册、线上证书下载等举措减少纸张消耗,赛后回收的6万只水杯和2吨废弃物料均通过分类处理实现资源再利用,彰显了绿色办赛的决心。
未来展望:北马瞄准“世界大满贯”目标
自1981年创办以来,北京马拉松已成长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体育IP之一,赛事总监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,未来将进一步优化赛道设计、提升奖金规模,力争在2028年前加入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联盟。“我们期待与波士顿、伦敦等顶级赛事并肩,向全球展示中国马拉松的活力。”
随着夜幕降临,2024北京国际马拉松在欢呼声中画上句号,选手们的汗水与坚持,志愿者的微笑与服务,市民的热情与呐喊,共同编织出这座城市最动人的体育记忆。